日本干细胞:基础胰岛素治疗新证 剂量优化+餐时

  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降糖选择,它通过长效基础胰岛素来控制空腹血糖(FBG),餐时胰岛素来控制餐后血糖(PBG)。2017年3月DiabetesTherapy杂志发表了一项开放式单臂研究,对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,再于主餐前添加一针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。

  2型糖尿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,随病程延长,常难以实现血糖控制。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(OAD)治疗,并积极调整胰岛素剂量被证明是有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治疗选择。但此方案治疗患者血糖仍控制不佳后,选择哪种治疗方案来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是临床常面临的问题。基础胰岛素+1针餐时胰岛素(基础-追加)治疗可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,被认为是基础胰岛素后强化治疗的合适选择。

  该研究于天津医科大学开展,目的在于评估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,先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,再于主餐前添加一针餐时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
  研究设计

  基础胰岛素剂量优化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

  与基线相比,甘精胰岛素剂量优化治疗12周后(由0.22IU/kg·d增加至0.36IU/kg·d,P<0.001),患者的HbA1c、FBG、和PBG均显著下降。

  12周后HbA1c、FBG、PBG变化

  120例患者中,在第12周时,共110例患者实现FBG≤6.5mmol/L,其中44例患者实现FBG≤6.5mmol/L且HbA1c<7%结束观察。66例患者FBG≤6.5mmol/L但HbA1c>7%,除去3例患者退出研究其余患者进入阶段二。

  主餐前添加一针餐时胰岛素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糖

  患者充分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,添加餐时胰岛素再进行治疗24周后,65.1%的患者HbA1c达标(HbA1c<7%),HbA1c、PBG显著改善。

  36周后HbA1c、PBG变化

  主餐前添加一针餐时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较好

  添加餐时胰岛素治疗24周后,患者治疗前后的低血糖风险无显著差异(1.7%vs.2.5%;P=1.000)。无严重低血糖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。体重仅轻微增加但未达统计学意义(73.19vs.73.28kg;P=0.379)。

  总之,对于基础胰岛素联合OAD治疗血糖控制仍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,先根据FPG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,若HbA1c仍未达标再添加餐时胰岛素治疗,可能是进一步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治疗选择。未来有待大规模、多中心、随机对照试验就此结果进行验证。

  本研究发现基础胰岛素联合OAD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中,充分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可帮助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,这与先前研究结果一致。40%的患者通过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实现了HbA1c≤7%,充分证明了剂量优化的重要性。但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始基础胰岛素并剂量优化的现状不佳,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对低血糖的恐惧,注射焦虑、担心体重增加、缺乏患者教育、医学资源有限、医学保健系统不完善。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或可帮助改善基础胰岛素治疗现状。

  先前有研究表明,基础胰岛素联合OAD控制不佳的患者直接于早餐/主餐前添加一针餐时胰岛素治疗24周后HbA1c平均降幅为0.4%,而本研究的HbA1c达到了0.89%。除了本研究中优化基础胰岛素剂量带来的血糖获益,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本研究饮食运动的综合管理较为严格,中国人群习惯于主餐中吃的较多,以及餐时胰岛素根据进餐量进行了调整。

  日本干细胞疗法

  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、体外培养、定向诱导、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,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、正常的甚至 更年轻的细胞、组织或器官,并较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。

  干细胞技术较显著的作用:能再造一种全新的、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、组织或器官。

 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重要作用

  1、修复特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、恢复或增强其功能

  2、恢复/重建/巩固人体的健康系统平衡

  3、有效防治衰老疾病问题

  日本干细胞疗法的特点

  来源于自己的细胞

  没有医疗理论方面的问题

  不需要遗传基因

  暂无导致癌化的报告

  拥有多种分化功能

  采取时对身体伤害小

上一篇:
下一篇: